20 1 月 2016 “中國大媽”變化萬千的投資路線圖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13年,美國華爾街與金融大鱷的抄底黃金一戰,讓“中國大媽”聲名鵲起。自此,“中國大媽”頻頻出現在各大投資熱點領域,而每次聚集都像“龍卷風”,吹熱了所到之市場,但有時也難免遭到挫折。

專家認為,“中國大媽”由於信息缺乏和專業能力不足容易產生盲目跟風的行為,但這一現象也反映出中國個人投資渠道相對狹窄。

接下來,讓我們先瀏覽一下近三年裏,“中國大媽”變化萬千的投資路線圖。

 發跡:“dama”的黃金

2013年黃金價格一路跳水,創下1981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2013年4月,一群“中國大媽”在華爾街豪擲1000億元人民幣買走300噸黃金阻擊做空黃金,完勝“金融大鱷”。此壯舉甚至讓《華爾街日報(博客,微博)》專創英文單詞“dama”來形容“中國大媽”。

在“中國大媽”的傳統思維裏,能“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才令人踏實。因此,金價大跌引來“中國大媽”的蜂擁,也就不難理解。

然而,此番瘋狂購買的結果卻並不理想,金價並未停止下跌。據業內人士分析,按當前的匯率進行估算,上述300噸左右的黃金的虧損大概在160億元人民幣。

資料圖。中新社張暢 攝
資料圖。中新社張暢 攝

  組團“出海”購房

在中國人傳統觀念中,以住房為代表的不動產是生活必須之一,在剛需的推動下中國房地產經歷了“黃金十年”,不少“中國大媽”很早便加入了炒房者的大軍。

2013年下半年,“中國大媽”組團海外購房的舉動更是反映出了她們對房地產的熱衷。2013年9月,有報道稱,韓國濟州島近來預售屋熱銷,99%是中國大陸民眾買的,其中頻現“中國大媽”的身影。

據了解,在濟州島房地產投資移民政策(韓國“綠卡”)的吸引下,以及在中國購房者購買熱情的推動下,到2015年下半年,濟州島房價已經漲了兩三倍,想必不少當年購置濟州島房地產的“中國大媽”已經在家中偷著樂了。

2014年4月,中國首臺比特幣ATM機出現在上海張江的一家咖啡店內,吸引不少比特幣玩家前來兌換。中新社張亨偉 攝
  2014年4月,中國首臺比特幣ATM機出現在上海張江的一家咖啡店內,吸引不少比特幣玩家前來兌換。中新社張亨偉 攝  攜一把比特幣

除了黃金、房地產,“中國大媽”對非實體理財產品的關註也在持續升溫。

繼濟州島購房之後,“中國大媽”又憑借購買比特幣的戰績再度登上媒體的顯著位置。

比特幣是根據密碼編碼的算法排列組合出來的64位字符。用這些字符可以換成美元、人民幣,並且總數量被永久限制在2100萬個。

2013年11月,1比特幣成交價一度從1000元(人民幣,下同)上漲到近6000元。據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的統計,總交易額大於1000萬元人民幣的貴賓用戶中40%為女性,再次顯示了“中國大媽”的投資魄力。

然而,被稱為有望重塑世界的比特幣,由於被用於不法活動而臭名昭著,不少國家對其采取了封殺措施。這讓比特幣的價格從最高時的1100美元一路跌至250美元。

資料圖。中新社韓蘇原 攝
資料圖。中新社韓蘇原 攝

  被“騙子網貸”擺了一道

2014年,互聯網金融進入爆發式發展階段。2014年7月,融資谷資本集團發布了一份行業報告則顯示,其旗下網貸理財平臺近三成理財人群為40至59歲的中年女性,雖然30至39歲的人群占據46.53%,但大媽群體的平均理財金額是30至39歲人群的2倍,是30歲以下群體的7倍。

然而,2014年P2P網貸公司因頻發的倒閉和跑路事件成為了“騙子公司”的代名詞。據長江商報報道,截至2014年4月底,全國累計超過150家網貸公司被爆出問題,或倒閉或跑路,涉及資金達20多億元,不少大媽損失慘重。

2015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創新、監管規範化及上市等消息不斷傳出,有媒體評論認為,2016年互聯網金融的機會大於危機,“中國大媽”未來或將繼續向互聯網金融進軍。

資料圖。中新社張暢 攝
資料圖。中新社張暢 攝

坐上股市的“過山車”

2015年,由於受到股票巨大收益的刺激,“中國大媽”紛紛入市。據中國證監會通報,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股票賬戶同比增長433%,達到795多萬戶,其中55歲以上的大爺大媽達5.2%。各地證券交易所也多被“中國大媽”和“中國大叔”占領。

A股在去年上半年可謂高歌猛進,上證指數一度攀升到七年新高,交易量刷新世界紀錄,紛至沓來的“中國大媽”不僅給中國股市加了一把火,心情也隨著股市一路上揚,嘗到了不少甜頭。然而從下半年開始,股市又變得風聲鶴唳,多次大跳水,不少大媽被深深套牢。

58歲的江西贛州退休老人於大媽牛市時買了38萬元的股票,經歷了股市動蕩之後股票縮水到8萬元。

銀行理財和商業保險常年“傍身”

盡管近年來存款利率持續下降,但銀行理財和商業保險以其穩健性和安全性,作為長期投資的選項一直在吸引著“中國大媽”。

在各地的商業銀行營業網點的理財專區,中年女性客戶往往占絕大多數。不少銀行個人理財人員甚至將營銷的網撒向“廣場舞大媽”聚集的公園和廣場。

此外,“中國大媽”還是商業保險的主要客戶。近年來保險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作為家庭理財決策者的“大媽”通常擔負起一家人的保險購買任務。

愛美與投資並舉

愛美的中國女性本來就十分鐘情於珠寶首飾,並希望將珠寶傳給子子孫孫。近年來珠寶行情一路走俏,“中國大媽”隨之成為珠寶類產品的常客。

在中國各地不定期舉辦的產品展銷會上,珠寶櫃臺總是被大媽們包圍。據報道,在沈陽第七屆國際珠寶展上,翡翠的交易額近3000萬元,而“大媽”是絕對的大買主。一位精通翡翠鑒定的“大媽”,一天內就購入翡翠制品4件,總花銷高達130萬元。

專家剖析“中國大媽”現象

到今天,“中國大媽”很大意義上已經成為掌握家庭財政、有閑有錢、容易跟風的普通中國投資者的代名詞。回首三年投資路,“中國大媽”們的投資大多數是追漲殺跌、經常以失敗告終。

除了缺乏專業投資機構的信息渠道和專業能力以外,不少專家指出,中國的投資市場沒做好充分的準備去接住大媽們的閑資,國內民間投資渠道相對匱乏。

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總編輯田雲告訴“國是星期三”,“中國大媽”追漲殺跌實際上更多的是被逼無奈,”中國大媽’並非是風險偏好特別高的群體,她們最需要的是低風險、同時能有適當收益的投資選項。”他指出,中國的金融系統如果能為“中國大媽”群體提供更多一些優質的投資資源,大媽們也不會冒險做高風險的投資。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今天“中國大媽”們身上體現出來的投資非理性,其實是中國投資者包括基金經理在內的專業投資者共同的問題,而這一點從深層來看又是與中國整體缺乏價值投資題材的投資格局相關。

在當前的個人投資渠道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建議,對於風險較大的股市應該謹慎進入,國債可以放心投入,對於紛繁的理財產品則要研究清楚再入手,“在選擇投資產品時主要應該學會看經濟發展的機會。”

田雲提醒,“中國大媽”的投資資金很多來自她們的儲蓄錢,如果儲蓄資金都因投資而損失,那麽中國居民的消費能力將受到很大的影響。他指出,應該繼續加強對資本市場的監管,進一步打擊試圖利用各種投資機會和杠桿工具套取百姓儲蓄錢的做法,另外,還要改革金融服務體系,讓利於民,為“中國大媽”群體提供更多優質可靠的投資資源。

申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做投資建議。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