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魔鬼的金屬”之稱的白銀並非浪得虛名。今年頭四個月,白銀價格漲幅達到17%,在金屬商品中位居前列;但是之後,隨著市場押注全球主要央行陸續收緊寬鬆政策,白銀在過去三個月基本上回吐此前所有漲幅。路透統計的數據顯示,今年迄今白銀漲幅僅為1.3%,不及黃金的7.9%。而在價格走勢前景仍不明朗之際,白銀市場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奇觀。
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CFTC)最新持倉數據顯示,截至7月11日當週,大型投機客及對沖基金大幅削減白銀倉位,淨多倉減少了7257手,目前為淨空5402手,這是自2015年8月以來白銀首次從淨多倉轉為淨空倉。而在還在不久前的4月份,白銀淨多倉創下歷史最高紀錄。
而在投機客跑步離場的同時,資金正源源不斷地湧入白銀ETFs。彭博數據顯示,自4月24日以來,白銀ETFs的持倉規模已經增加6.6%至創紀錄的21211噸,價值高達110億美元。
為何白銀市場情緒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獨立研究公司Metals Focus Ltd.的分析師科爾斯(George Coles)稱,這是因為不同類型的投資者在驅動著截然相反的兩種趨勢。活躍的大型對沖基金在做空COMEX期銀,因為他們認為美國持續走高的利率將打壓白銀價格;ETF買家則多是小型交易者,他們主要是通過買入白銀來豐富長期資產組合,理由是押注美國經濟增速放緩將刺激避險資產的需求。
投機客VS.商業性投資機構
其實,不只是投機客與ETF投資者之間出現市場情緒上出現分歧,投機客與商業性投資者也持有不同的立場。財經研究網站DollarCollapse發現,從CFTC的持倉報告來看,被譽為“聰明錢”的商業性投資機構正處於重大轉折點:他們對白銀價格前景的預期正變得越來越樂觀。
非商業性的投機客主要由商品基金組成,他們一般都是趨勢跟踪者;而商業性投資機構一般是出於對沖目的在期貨市場上買入或賣出,其持倉往往與當前趨勢反著來。因此,在期貨合約價格出現重大轉折時,兩種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持倉通常會處於極端水平,多數情況下對沖者能為價格轉變的到來提前準確布倉,而投機客則恰恰相反。這也是“聰明錢”和“傻錢”兩個代號的由來。
今年4月上旬,商業性投資機構的淨空倉創下了有史以來最高水平11.2萬手,隨後的結果我們都知道,白銀在4月中旬開啟了一波下跌,幾乎回吐年初以來的所有漲幅;2016年5月初,聰明錢的COMEX期銀空倉同樣達到歷史性高位,白銀再次開啟了為期一個月的下跌,跌幅超過10%。
當然,這並不是說聰明錢一直都能押對注,但投資者確實需要密切關注其持倉變化。投機客與商業性投資者的持倉越接近中性,即其多頭和空頭接近平衡,那麼白銀在接下來6個月上漲的可能性將越大。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