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11 月 2017 詳解中國黃金進口渠道這777噸黃金究竟來自哪裡?
黃金頭條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需求國,每年都有大量的黃金被進口到中國,那麼,這些黃金從何而來呢?

BullionStar分析師Koos Jansen指出,要知道中國市場真正黃金需求,可以看兩方面的數據,首先是世界黃金協會(WGC)的需求趨勢報告,其次則是上海黃金交易所(SGE)的黃金交割數據。

Jansen指出,從上述數據來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總計淨進口了777噸黃金,也就是今年全年的進口量將在1036噸左右。

就今年而言,被進口到中國大陸的黃金主要來自瑞士和中國香港。

就今年而言,被進口到中國大陸的黃金主要來自瑞士和中國香港。

9月瑞士淨出口了18噸黃金到中國,前三季度中國總計從瑞士進口了221噸,同比下降4%。

從圖表可以看出,雖然瑞士每個月都會有黃金被出口到中國,但實際上,大部分時候瑞士反而是淨進口方,因瑞士是全球黃金加工中心,反而有很多黃金被進口到瑞士。

  從圖表可以看出,雖然瑞士每個月都會有黃金被出口到中國,但實際上,大部分時候瑞士反而是淨進口方,因瑞士是全球黃金加工中心,反而有很多黃金被進口到瑞士。

結合歐洲統計局(Eurostat)和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數據來看,從瑞士被出口到中國的黃金有很多個來源。

譬如在今年1月,英國出口了大量黃金到瑞士,而這其中顯然會有不少再被出口到中國。6月則有大量美國黃金被出口到瑞士,而9月有大量中東地區黃金被出口到瑞士,這些黃金都有可能被最終再出口到中國。

再看香港統計局的數據,數據顯示,9月香港地區出口了30噸黃金到中國大陸,環比下降8%,同比大降44%,前三季度有515噸黃金從香港地區被出口到中國大陸,同比下降15%。

和瑞士相似,香港也是一大黃金交易中心,因此香港地區黃金的來源也是多種多樣的。

和瑞士相似,香港也是一大黃金交易中心,因此香港地區黃金的來源也是多種多樣的。

從2013年到2015年年中,香港地區進口了大量黃金,主要來源是瑞士和英國,而從香港地區進口最多黃金的則是中國大陸。

此後,西方國家出口到香港的黃金逐漸減少,但中國大陸的進口量基本維持,因此香港地區成為了淨出口黃金的地區。 在這種狀況持續幾年之後,香港地區本身還持有多少黃金則成為一個謎團。

  此後,西方國家出口到香港的黃金逐漸減少,但中國大陸的進口量基本維持,因此香港地區成為了淨出口黃金的地區。在這種狀況持續幾年之後,香港地區本身還持有多少黃金則成為一個謎團。

從2002年到2008年間,香港地區一直是處在黃金淨出口狀態中的,之後到2015年為止,則轉而成為淨進口方,但在2015年之後,再次變為淨出口方。

值得注意的是,Comex有一個1公斤金條的黃金合約,其交割地點是在香港,這一合約的交易量很小,因此交割量也很小。 但與此同時,該合約的金庫吞吐量卻相當驚人。

  值得注意的是,Comex有一個1公斤金條的黃金合約,其交割地點是在香港,這一合約的交易量很小,因此交割量也很小。但與此同時,該合約的金庫吞吐量卻相當驚人。

Jansen指出,可以看出該金礦中1公斤金條的進庫量和交割量與香港地區對中國大陸的黃金進出口量是有很大相關性的。

也就是說,香港地區是中國大陸主要的黃金來源地區,而香港地區的黃金來源於多個國家。

  也就是說,香港地區是中國大陸主要的黃金來源地區,而香港地區的黃金來源於多個國家。

從圖中可以看出,香港地區進口的黃金中,最多的是來自瑞士、南非、美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等國。而這些黃金很大一部分都最終被再出口到了中國大陸。

除了瑞士和香港地區,中國大陸黃金進口來源第三的就是澳大利亞、美國、日本和加拿大,今年至今分別進口了20噸、14噸、3噸和4噸。

由此來看,今年至今中國大陸進口的這777噸黃金中,515噸來自中國香港;221噸來自瑞士;20噸來自澳大利亞、14噸來自美國、3噸來自日本、4噸來自加拿大。

此外,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生產國,而中國本身礦產的黃金是完全不出口的,正因此,中國國內到底有多少黃金一直是國際市場在猜測的一個謎團。

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的黃金礦產總量為313噸,那麼加上777噸的進口量,就是總計1090噸的供應量。 同時,上海黃金交易所在前三季度交割了1505噸,那麼意味著還有差不多415噸的黃金供應來自廢料回收和投資撤資。

據中國黃金協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的黃金礦產總量為313噸,那麼加上777噸的進口量,就是總計1090噸的供應量。同時,上海黃金交易所在前三季度交割了1505噸,那麼意味著還有差不多415噸的黃金供應來自廢料回收和投資撤資。

Jansen認為,中國所持有的所有黃金量目前在16575噸,如果加上中國央行實際的黃金儲備可能有4000噸左右,那麼總計有20575噸左右的黃金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