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2 月 2011 2011黃金篇:走勢虎頭蛇尾 年關雪上加霜

來源:Kitco金拓中文網

每盎司黃金價格2011年金價走勢可謂大起大落,先揚後抑,從一枝獨秀到痛失“避險天堂”美譽,黃金的波動也隨著大宗商品市場一起放大。

2011年黃金開盤於1420.80美元/盎司,從1月份的最低點1308美元/盎司,強勁躍升至9月的歷史新高1920.78美元/盎司,1—9月漲幅達到了46.7%,讓黃金越發搶手。然而接下來的三周,金價急速回落至1532.64美元/盎司,期間甚至出現了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第二大單日跌幅,當日最低下探至1628.40美元/盎司,而前一交易日收報1737.40美元/盎司,當日跌幅5.51%。

開局:歐債危機緩解 金價震蕩調整

2011年初,全球經濟呈現出復蘇跡象,美國失業率、房屋、消費者信心指數在內的多項經濟數據普遍良好;歐元區成立的歐債救助基金在1月開始正式發債;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紛紛開始了加息的步伐,風險厭惡情緒有所緩解,黃金的避險魅力減弱,黃金價格回調,這次回調持續接近1個月,回調幅度達到7.3%。

進展:世界政局風云變幻 黃金走高風波不斷

正當世界經濟表面看上去欣欣向榮,黃金價格線向200日均線下靠時,中東、北非政治混亂局面開始升級:突尼斯、埃及總統被動下臺;利比亞爆發大規模內戰,英法等國也對其出兵;也門、阿爾及利亞、敘利亞等示威游行活動頻發。緊隨其後的,是日本3.11大地震、海嘯及核泄漏危機,引發市場人心惶惶。在此政治局勢下,黃金作為資金天然“避風港”,大幅快速上揚,刷新紀錄高位,在4月一舉到達1569.30美元/盎司的歷史高位。

金價的飛速上揚以及在前所未有高位的壓力使得金價漲幅受限,獲利回吐及技術面回調的需求突顯出來。5月2日基地組織領導人奧薩瑪.本拉登已在突襲行動中身亡的消息一出,金價應聲而跌。市場認為此重大消息利好於世界政治局面和經濟穩定,黃金的避險功能立刻得到短暫消減,金價在此導火索的刺激之下當月大挫7%。

高潮:避險功能突顯 黃金加速上漲

5月以後,歐洲經濟疑慮開始再度加深,以希臘債務危機為主要關注點的歐洲經濟問題令市場情緒持續悲觀。如同2010年歐洲債務危機深化並開始蔓延時一樣,歐元遭到拋售,黃金價格上漲,並與美元同步上行,黃金、美元的階段性正相關走勢體現出市場在風險高漲的債務危機中采取了避險組合的投資策略,突顯出黃金、美元雙雙具有的避險功能。

7月4日標普將希臘長期評級從B下調至CCC,黃金從當天開盤1486美元/盎司一路上漲,拉出一波11連陽。

8月6日標普下調美國評級,此後第一個交易日8月8日當天上漲56美元/盎司,到8月23日最多上漲過250美元/盎司。

在評級機構連續出擊下,歐債危機情況惡化,債務問題從希臘等國蔓延至歐元區核心國家。與此同時,美國債務上限問題突襲市場,經濟二次衰退憂慮漸起,黃金避險功能空前發揮,成為市場一枝獨秀,金價漲速加快,並在9月創出年內最高價位1920美元/盎司。

下跌:惠譽穆迪再度出擊 黃金反彈修正後繼續下跌

然而盛極則衰,進入10月市場漸漸穩定,歐元區開始重視歐債危機,加快治理債務危機進程,美國修改債務上限,美元開始回升,黃金出現大幅回調。

11至12月歐元區多個國家國債收益率飆升,二級市場融資困難,銀行間流動性危機爆發,全球出現美元流動性缺失,美元大量回流美國,金價大幅下挫。

11月24日標普下調西班牙,葡萄牙評級,黃金又正好回調至半年線附近,所謂的半年線即黃金10年大牛市的脊梁,從08年12月以來黃金大概有20次接近半年線,但未有效跌破過。

暴跌:措手不及回馬槍 黃金市場哀鴻遍野

12月19日受金正日去世影響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美元進一步走高,現貨黃金價格未來走勢備受關注。現貨黃金價格在觸及日內低點1583.30美元後持穩;現貨白銀價格遭遇嚴重打壓持續下行并跌近3%,其他貴金屬亦大幅走低。

每盎司黃金價格由於歐元區經濟出現好轉,美元走弱支撐國際黃金期貨價格12月20日大幅反彈,收盤價重新攀上每盎司1600美元,收於1617.6美元。正當市場人士均認為由於前一段時期的大跌導致黃金元氣大傷,年底內無大行情準備安心過年之時,受年底前頭寸調整以及歐洲債務危機的不確定性影響,投資者拋售黃金兌現,12月29日黃金價格跌至7月7日以來的低位1522.55美元,回吐了近半年的漲幅,且較9月6日創下的1920.78美元紀錄高點跌逾20%,黃金12月跌幅有可能達到12%,為2008年10月以來的最大跌幅,而當時金融危機重創大部分金融市場。有分析者認為,若長期不能守住1550美元,黃金技術面將遭到嚴重破壞。

2011年我們見證了什麼是大漲什麼又是大跌,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日月輪回,斗轉星移,我們懷著忐忑的心情迎來2012,黃金是否能重新散發其魅力呢?我們拭目以待。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