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1 月 2017 2017年將是白銀的“英鎊”年
中國黃金網
  2017年到了,投資界在等待特朗普總統任期第一年的表現。顯然,黃金已經成為貴金屬界的某種“失望”。因此,所有的眼睛現在都在看銀是否能成為這一年的投資品種。我是對貴金屬看好的。因此,我可以想像你們都必須閱讀一些文章,介紹為什麼銀將在2017年走好。同樣,我的報告將嘗試概述在2017年會影響銀價的因素。此外,必須注意的是,並非所有人都讚成有強勁的牛市。白銀週線圖(利多)

金和銀在2017年都將反轉,形成新的中期高位。MFI指標證實了資金流入,這標誌著長期趨勢逆轉-這一結論仍然有效。到目前為止,白銀已經對第一浪上升調整了超過70%,這是一個好兆頭。因此,我們應該期待下一浪(3浪)發展。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艾略特波浪理論規則:在一個新的牛市趨勢中,2浪可能調整高達到1浪的99%,這意味著只要價格沒有跌破2015年12月的底部,白銀市場前景仍然看漲。

銀價週線走勢圖

銀價週線走勢圖美元指數(利空貴金屬)

金和銀去年見底。隨後,大多數分析師對這兩種貴金屬看漲。但在美國大選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令人擔憂的跡象,這從美元指數看漲突破開始。這肯定是不能被忽視的。我們將不斷監測美元指數-如有必要,更新前景和戰略。我們已經討論了美元指數的看漲前景。因此,我只是假設你們在這方面都同意我的意見。當然,美元走強不會是貴金屬的看漲信號。

美元週線走勢圖

美元週線走勢圖政府支出和工業金屬(利多白銀)

美國和中國已經表示他們將在2017年增加政府開支。就黃金而言,這不是個好消息。然而,銀可能在這裡有機會。如果這兩個超級大國認真對待這些計劃,我們應該期待工業金屬(包括銀)的價格走高。看來市場已經朝這個方向發展了。值得注意的是,經過多年的熊市,終於在2016年,我們看到商品和金屬價格積極的第一浪上升,這是一個重要的信號。隨著工業需求的增加,銀業肯定會受益於這種情況。

白銀供應(看漲)

白銀協會提供的報告顯示,自2007年以來,全球總需求平均超過供應12%。雖然約翰 ·韋伯在他的報告中概述,這些赤字不一定會在短期內影響價格,但他補充說,多年的年度赤字可能開始對隨後時期的價格施加上行壓力。

世界白銀供應和需求

2017年將是白銀的“英鎊”年

世界白銀供應和需求銀生產和成本(利空)

自2012年以來,採礦成本一直在下降……從20美元下降到幾個月前的每盎司11美元左右。這對礦山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但同時,它會鼓勵他們投資和增加供應,這反過來可能導致2017年的價格下降。世界白銀礦產量在過去10年不斷上升,而白銀製造自2013年以來大體上沒有改變。

白銀生產

白銀生產 

白銀製造

白銀製造金銀價格比

黃金/白銀比率不是用於預測白銀價格走勢最可靠和準確的工具。然而,有一些時期的比率下降或上升到可以被認為是統計上“極端”的水平。在引入法定貨幣之前,這個比率幾乎固定了數百年(直到19世紀末),在12-15的狹窄範圍內。在上一次黃金和白銀價格大幅上漲(1980年)時,這個比率為17。值得注意的是,當銀在十年後達到低點時,這個比率達到100。當金和銀價再次創下歷史新高時,這個比率在30和44之間波動。當最近在2016年創下新的低點時,比值在78左右,目前是在72左右,仍相對較高。

 

金銀比值長期走勢

金銀比值長期走勢  從上圖可以看出,在新千年中,這個比率一直在40到80之間波動。看起來,大莊家之間的整體理解將讓其保持在這個範圍內,這對我來說是完美的。黃金/白銀比例不可能走出“控制”,走出這個既定的範圍…這意味著它必須減小。

讓我們來看看其他關鍵參數,並做一些算術。再次,美元指數剛剛突破其盤整格局並呈上升趨勢,而黃金未能突破其5年下跌趨勢。最糟糕的情況下,黃金創出新低,比如說,到900美元。

如果我們做簡單的計算,結果如下:

· 當前黃金/白銀的比例為72,銀價將是900 / 72,即每盎司12.5美元(這是不可能的,因為該比率剛剛達到頂峰,應該減小)

· 黃金/白銀的比例為60,銀將是900 / 60,即每盎司15美元。

· 黃金/白銀的比例為50,銀將是900 / 50,即每盎司18美元。

· 黃金/白銀的比例為40,銀將是900 / 40,即每盎司22.5美元。(這大概不可能發生在2017,因為該比率剛剛達到頂峰,需要時間盤整)

基於上述信息,銀不會下跌太多。儘管如此,這並不意味著白銀價格將在2017年大幅上漲,正如許多分析家所說的那樣.。但從技術分析上看,長期看漲反轉仍有效。因此,我們應該期待隨時出現下一浪推動白銀的價格上漲。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