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回顧
上周(1月30日—2月3日)現貨黃金沖高回落最終收跌12.6美元,周初的上漲是受美聯儲寬松貨幣政策預期和對希臘談判的樂觀預期支撐,周五的暴跌則是因為非農強勁減弱了QE3預期,並且從技術上也面臨阻力位。1月30日—2月3日當周現貨黃金開盤於1738.00美元/盎司,最低下探至1716.19 美元/盎司,最高觸及1763.00美元/盎司,周五收盤於1725.60美元/盎司,較前一周跌12.60美元,跌幅0.72%。周五現貨市場黃金全天最高1663美元,最低1623美元,最終收于1625美元,白銀全天最高34.3美元,最低33.3美元,最終收於33.6美元,金銀雙雙以中陰線報收。
上周五金銀呈現沖高回落的走勢,日盤金銀承接前段時間的強勢高位震蕩,下午的歐盤時段,黃金盤中最高沖到1763美元,白銀也到達34.4一線,隨後在高位附近進行小幅震蕩。晚上美國公布了一月份的非農數據及失業率,結果非農數據為增加24萬人,遠遠好于預期的14萬及上期的20萬,失業率也創近期新低。出乎意料的好結果使得近期疲軟的美元迅速得到提振,大幅反彈,近期強勢的金銀受壓回落。隨後黃金白銀快速跳水,黃金一度回落到1730以下,白銀也到了 33.5附近,這樣的回落是在意料之中的,金銀的連續走強在技術面上也呈現出長時間的背離,也應該有個階段性的回調動作。預計本周初還將延續調整,待站穩支撐可能再次走強甚至創出近期新高。
基本面分析
2011年國際金價自去年9月6日沖至1922.6美元/盎司的歷史高點後,展開了一輪較大規模的回調,在去年年末完成筑底後一直向歷史高位回升,2012年元旦剛過,國際現貨黃金和紐約期金就開始了“給力”反彈,其中現貨黃金1月勁升11%,創去年8月來的最大單月漲幅,錄得5周連漲,目前價位為1757.30美元/盎司。
去年四季度美元走強及技術性賣壓使得國際現貨黃金價格大幅回落,但全球經濟持續惡化及流動性過剩繼續給予黃金價格以強有力的支撐。從技術層面來看,國際金價仍處在去年12月底形成的上升通道之中,中期看後市仍有上漲空間。渣打、瑞銀、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多家機構預測,今年黃金價格有望繼續走高。其中普華永道近期展開的一項調查顯示,多數受訪者預計金價最高可達到2000美元/盎司左右。
金價的漲勢也存在一定的隱憂。首先是和金價緊密負相關的美元指數,雖然在金價上漲的15個交易日中一直處於下跌通道,但有關美元將重回升勢的預期不絕于耳。縱觀歷史,美元指數的走勢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美國的貨幣政策,二是美國經濟自身發展以及相對別國的情況。目前延長低利率的貨幣政策僅僅是消息面的刺激,如果沒有進一步推出QE3,美元指數的下跌只是暫時的。另一方面,美國經濟當前的復蘇狀況并不理想,美元和金價命運何去何從,還要重點關注2月3日晚上8點公布的美國非農就業數據(反應美國經濟的最重要數據,每月公布一次)。第二,節後淡季考驗黃金反彈,近10年來國際金價在春節前和春節中,上漲的概率都很大,但在春節後更多是下跌,平均跌幅達到了0.9%。
從基本面看,2011年中國黃金產量達到360.957噸,再創歷史新高,連續5年居世界第一;工信部2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1~11月份,全國黃金企業累計實現利潤298.336億元,同比增長35.71%。黃金上市公司的業績也實現了驚人增長,中金黃金、山東黃金預計2011年凈利潤同比增長50%,優良的業績為股價提供了“安全墊”。
技術面分析
黃金:國際現貨黃金上周五亞歐盤時段維持1750美元上方運行但美盤開盤後迅速回落至當日尾盤探低1724.7美元收低于1725.3美元日K線收中陰,今日早盤雖反彈至目前1735美元附近但短期繼續下探概率較大;近期著重關注1745.0美元附近壓力,此壓力位下方維持空頭思路;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 T+D今日早盤受國際現貨黃金下挫帶動低開於351.55元至目前于352.8元附近整理,近期可著重關注354.0元附近壓力此壓力位下方維持空頭思路。
白銀:國際現貨白銀上周五震蕩回落至尾盤收低于33.6美元,短期關注33.9-33.0美元區間,如若突破延續行情;上海黃金交易所白銀T+D上周五收高于7046元高位但今日早盤受國際現貨白銀走低影響下破7000元關口支撐於目前6970元附近整理,因目前7000元關口壓力較大短期或將趨于震蕩回落。
今日關注數據
17:30 歐元區 2月份Sentix投資者信心指數 前值-21.1;市場影響
19:00 德國 12月份制造業訂單 前值-4.8%/月,-4.3%/年;市場影響
21:55 美國 美聯儲Bullard講話
23:00 美國 1月份諮商會就業趨勢指數
新西蘭 懷唐伊日 市場休市
操作建議,周五非農利好美元,金銀回調,今天可以在1739附近空目標看1700 止損1749,白銀可以在33.8附近空目標33 32.8 止損34.3 輕倉嚴格止損。
*****
免責申明:本站內所有文章及數據只是各評論員的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以上資料僅供參考,風險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