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從原油、黃金、白銀、銅的比價關係,看大宗商品價格變化機制2018年4月19日20:59:19
本文選自“靜觀金融”微信公眾號,作者“廣發宏觀郭磊團隊”,原標題《商品比價關係的信號》。
報告摘要
原油價格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原油:全球通脹主要推動者。原油直接影響主要經濟體的PPI口徑通脹,並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CPI口徑通脹。原油與其他大宗商品的差異在於原油處於最上游,其價格變化往往引起其他商品運輸成本及生產成本的變化。這也是油價與PPI高度相關,並且可以影響CPI非能源分項的主因。
黃金:貨幣屬性定價商品。黃金具有商品屬性、貨幣屬性和金融屬性,其價格錨在於其貨幣屬性;黃金抗通脹功能和避險功能的本質在於不升息的黃金與資本回報率(實際利率)呈現負相關性,根本上也反映了擁有貨幣屬性的黃金可被視為一般等價物。
金油比價:通脹與市場風險偏好的持續均衡。原油影響通脹、黃金跟隨通脹,多數時間金油比在相對穩定的區間波動。但黃金走勢相對原油滯後,在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金油比多數回落,滯脹到衰退階段金油比多數走高。此外,原油屬於風險資產、黃金屬於避險資產,因此受到地緣政治、市場風險偏好、原油異常供給以及極端貨幣政策等因素影響,金油比偶爾也出現異常波動。
金銀比:全球特別是美國通脹前景的度量衡。
與黃金相比,白銀具有更強的通脹屬性。大概率下通脹上行週期貴金屬價格走高、金銀比回落;通脹下行週期貴金屬價格下挫、金銀比回升。與金油比類似,金銀比往往在美國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呈現下行態勢,而在滯脹到衰退階段呈現上行態勢。但由於白銀具有弱貨幣屬性,因此金銀比與市場風險偏好的聯動性並不像金油比那樣明顯。
銅銀比:需求與流動性的度量衡。
銅具有較強的的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與銅相比,白銀還兼具弱貨幣屬性。銅對供需更敏感,白銀對貨幣政策更敏感。銅銀比走低表明全球資本效率下降,一般處於經濟滯脹到衰退階段;銅銀比走高表明全球資本效率提升,一般處於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
工業品與農產品 ( 000061 , 股吧 )比值:PPI與CPI剪刀差、經濟周期階段的度量衡。
工業品與農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繫。儘管供需結構差異較大,但工業品仍會通過成本傳導、需求影響等方式影響農產品價格。成本傳導至少包括土地和人力成本兩部分;需求傳導包括並不限於收入變化對農產品消費需求的影響以及生物質能源因素等。上述影響往往具有時滯,這是工業品處於經濟前週期、農產品處於後周期的主因之一。
工業品與農產品價格比與PPI與CPI剪刀差。工業品與農產品價格比值上升階段,一般對應PPI與CPI剪刀差擴張;反之收斂。工農產品價格為日度數據,該比值提供了預測PPI與CPI差值變動方向的思路。
工業品與農產品價格比與經濟周期。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工業品與農產品價格比值大概率上升;經濟滯脹到衰退期工業品與農產品價格比值大概率回落。
正文
我們在報告《大宗商品分析框架及供給側改革影響》(2017年9月17日)中指出,大宗商品價格的運行主要受到供給、需求、政策、流動性、預期(預期差)、情緒及倉位等因素驅動。簡單來講,供需(包括政策和流動性)決定方向;預期(預期差)、情緒和倉位通常影響商品價格的運行節奏。
理論上,多數商品的供需結構仍服從經濟基本面,因此整體而言趨勢方嚮往往相同,但價格傳導機制、生產週期和商品特性差異又會導致不同商品價格的運行節奏和漲跌幅度彼此有別。進一步探究,上述差別帶來了一個有趣的結果——商品之間的比價關係與經濟周期存在較強的內在聯繫。
金油比:市場風險偏好與通脹的度量衡
金油比是指以美元計價的COMEX黃金與WTI原油價格比值。原油影響通脹、黃金跟隨通脹,多數時間金油比影響在相對穩定的區間波動;此外,原油屬於風險資產、黃金屬於避險資產,因此金油比也時常出現異動。其中,金油比的異常波動往往基於地緣政治、市場風險偏好、原油異常供給以及極端貨幣政策等因素。
原油:全球通脹主要推動者
作為最基礎的能源,原油對全球通脹的影響包含三個傳導鏈條:一是從油價到PPI;二是從油價到CPI能源分項;三是油價對CPI非能源分項的間接傳導,即原油價格直接影響主要經濟體的PPI口徑通脹,並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CPI口徑通脹。
值得注意的是,原油與其他大宗商品的差異在於,原油是其他大宗商品的上游,其價格變化往往引起其他商品運輸成本及生產成本的變化。這也是油價與PPI高度相關,並且可以影響CPI非能源分項的主因。
傳導鏈條一:油價PPI。原油價格(同比)幾乎直接決定生產者價格指數同比的方向和運行幅度。WTI原油價格同比與中國、美國和歐元區19國三大經濟體PPI同比的相關性分別為75.1%、73.5%、77.6%。
綜上所述,原油價格直接影響主要經濟體的PPI口徑通脹,並通過直接和間接兩種方式影響全球主要經濟體的CPI口徑通脹。由此,PPI口徑通脹對於油價的敏感度較高、同步性更好;CPI口徑通脹與油價的相關度明顯低於PPI口徑通脹,且對油價的反應更為滯後,但當油價呈現劇烈波動階段,CPI口徑通脹的跟隨性會顯著增強。這表明原油價格走勢也將對實體經濟和貨幣政策產生極大影響。
黃金:貨幣屬性定價商品
一般而言,我們認為黃金具有三大屬性:商品屬性、貨幣屬性和金融屬性,三大屬性的錨在於貨幣屬性;以及兩大功能:抗通脹功能和避險功能,兩大功能的本質在於不升息的黃金與資本回報率(實際利率)負相關。
1999年9月26日,歐元區成立之初就推出了“央行售金協議”(Central Bank Gold Agreement, CBGA),規定此後的5年中,簽約國每年只允許拋售400噸黃金,避免了成員國央行無節制地拋售黃金。此外,由圖5亦可知,但凡在全球綜合實力較強的經濟體往往都有充足的黃金儲備。上述事實說明,黃金的貨幣屬性仍然非常重要。加上,在黃金消費需求中,工業用金波動較小、珠寶用金與金價存在負相關性,唯有投資用金與黃金價格正相關,因此黃金價格仍主要受其貨幣屬性驅動。
避險功能。我們將風險事件歸為四類:地緣政治、經濟危機(金融危機)、突發事件和流動性危機。黃金在地緣政治風險和經濟危機中的表現不再贅述。這裡指的突發事件類似2011年8月4日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遭下調、美國大選或者英國脫歐公投等,黃金也都表現出明顯的避險功能。然而一旦全球市場遭遇類似2008年次貸危機的系統性風險,由於觸發流動性危機,黃金作為流動性較好的金融資產同樣會被拋售,因此不具避險功能。2008年3月至10月,COMEX黃金價格就曾重挫34%。簡言之,當全球出現不構成流動性危機的風險事件時,黃金具有顯著的避險價值,一旦流動性危機爆發,黃金的避險功能就將消失。
對於黃金來說,它最為特殊之處在於具有貨幣屬性,同時又是不升息資產,這是黃金的定價錨。從黃金價格走勢上看,我們從貨幣體系、市場化及大類資產配置三維度理解,但其核心影響因素均是(美國)勞動生產率(資本回報率/實際利率)。貨幣體系維度:黃金市總是對應著全球貨幣體系的變遷,一旦貨幣體係處於穩定期,黃金也就黯然失色;市場化維度:以1971年和2001年為起點的兩輪黃金牛市也是黃金兩度經歷市場化的過程;大類資產配置維度:從GDP與CPI的相對運行關係來看,全球經濟處於滯脹階段最為利好黃金,特別是在美元計價體系下,美國經濟周期直接影響黃金運行。
綜上所述,若以美元計價的COMEX黃金與WTI原油價格比值作為金油比,則該指標反映的是通脹和風險之間的持續平衡。原油影響通脹、黃金跟隨通脹,多數時間金油比在相對穩定的區間波動。
邏輯上原油對PPI及CPI能源分項的傳導保持相對同步性,但對CPI非能源分項的傳導則具有領先性,因此黃金的整體趨勢相對原油存在一定滯後性。換言之,金油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脹週期甚至經濟周期。該比值往往在美國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呈現下行態勢,而在滯脹到衰退階段呈現上行態勢。
此外,原油屬於風險資產、黃金屬於避險資產,因此金油比也時常出現異動。其中,金油比的異常波動往往基於地緣政治、市場風險偏好、原油異常供給以及極端貨幣政策等因素。
經濟周期看金油比運行趨勢。80年代至今,多數時間金油比處於10-30之間,且由美國名義GDP、實際GDP增速與金油比的關係評估,該比值往往在美國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呈現下行態勢,而在滯脹到衰退階段呈現上行態勢。該結果剛好反映了“原油通脹(預期)黃金”的傳導關係。
金銀比指的是COMEX黃金與COMEX白銀的價格比值。與黃金相比,白銀具有更強的工業品屬性,也即:通脹屬性。因此,大概率下通脹上行週期貴金屬價格回升、且金銀比回落;通脹下行週期貴金屬價格下挫、且金銀比回升。圖16所示,銀金比基本與美國CPI同比同步,只有1985-1990年二者背離,我們認為這與1985年OPEC增產原油使得當時原油價格重挫有關。除此之外,金銀比與美國CPI走勢基本吻合,只是幅度上略有差異。
由圖17可知,與金油比類似,金銀比往往在美國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呈現下行態勢,而在滯脹到衰退階段呈現上行態勢。但由於白銀具有弱貨幣屬性,因此金銀比與市場風險偏好的聯動性並不像金油比那樣明顯。
銅銀比指的是COMEX銅與COMEX白銀的價格比值。銅也是全球定價的主要大宗商品之一,具有較強的的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與銅相比,白銀還兼具弱貨幣屬性。銅對供需更敏感,白銀對貨幣政策更敏感,因此銅銀比可視為全球需求與流動性的度量衡。
銅:全球需求之鏡;白銀:貨幣屬性疊加投機屬性
與原油類似,銅也是全球定價的核心商品,但銅與通脹的相關性明顯弱於原油,原因在於銅對其他商品價格的影響極小,因此銅對於通脹的影響僅限於自身權重(當然,通常通脹資產趨勢相同,因此銅與通脹的相關性也算顯著)。此外,有別於原油供給端易受政策影響,銅供給更具週期穩定性,因此銅更像是全球需求的一面鏡子,並且具有領先性。
此外,儘管中國對銅的需求佔比也非常高,但其定價權在倫敦和紐約。因此銅仍是全球定價商品,仍代表全球需求情況。
與銅相對,白銀不但多了一些貨幣屬性,並且作為金屬礦的伴生品,白銀經常呈現供給過剩狀態。因此,除供需本身外,白銀對貨幣政策更為敏感。
相對而言,銅對全球經濟(需求)更敏感,白銀對全球流動性更敏感。我們可以大致認為銅銀比反映的是需求與流動性的相對情況:銅銀比走低表明全球資本效率下降(經濟滯脹到衰退階段);銅銀比走高表明全球資本效率提升(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2002-2005年全球經濟復甦,2006年經濟過熱,2007-2008年經濟滯脹,2009年經濟衰退;對應來看2002-2006年銅銀比上升;2007-2009年銅銀比回落。金融危機後全球經濟形勢(需求)始終弱於危機前,且2009-2011年全球經濟的短期回升也是貨幣因素主導,因此與危機前相比,金融危機後銅銀比中樞始終偏低。
圖20-22分別反映了銅銀比與全球實際GDP增長的關係、與美國流動性及實際利率的關係。
工業品與農產品比值可以解讀甚至前瞻兩個宏觀形勢:一是PPI與CPI剪刀差;二是經濟周期所在位置。(備註:南華指數編於2004年6月,所有指數基期數值都是1000,因此2004年6月-2005年的工業品與農產品價格指數比值可不作為參考。)
工業品與農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繫
儘管工業品與農產品的供需結構差異較大,但仍可以通過成本傳導、需求影響等方式形成價格的內在聯繫。但無論是成本推動還是需求影響,都意味著工業品價格向農產品價格的傳導具有一定滯後性,這是工業品處於經濟前週期、農產品處於後周期的主因之一。
成本傳導:土地價格及人力成本。在工業品價格上行階段,工業生產端擴張產能的意願大概率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工業用地價格走高,並對農業用地形成價格支撐;反之亦然。工業端景氣度上升,人均收入提高,會使得務農勞動者更傾向於從事工業生產,務農勞動者人數下降促使收入提升;反之亦然。
工業品直接並主要影響PPI同比;農產品直接並主要影響CPI同比,因此南華工業品價格指數與農產品價格指數比值上升階段,我們通常會看到PPI與CPI剪刀差擴張,反之收斂。由於南華工業品與農產品價格指數均為日度數據,因此這一比值為我們提供了一種預測PPI與CPI差值變化的思路。
由前文可知,在成本和需求傳導的影響下,工業品價格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領先於農產品。從經濟周期視角,我們同樣可以得到類似結論: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工業品價格會受到提振,經濟滯脹和衰退期工業品價格會受到約束;經濟衰退期農產品因剛需而抗跌,經濟復甦期對農產品提振有限,經濟過熱階段農產品需求會增加,經濟滯脹期農產品的供需偏緊。因此經濟復甦到過熱階段南華工業品指數/南華農產品指數比價上升、經濟滯脹到衰退期南華工業品指數/農產品指數比值回落。
風險提示:
(1)異常供需因素扭曲了商品比價關係;
(2)出現商品替代。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