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央行黃金協議失效,新的“售金狂潮”似乎又要在市場掀起一陣腥風血雨了。
上週五上午,歐洲央行發表了一份出人意料的聲明:第4份央行黃金協議(CBGA)的21個簽署國決定,在2019年9月協議期滿後不再續簽新協議。歐洲央行在聲明中指出:
隨著市場成熟,各國央行一致得出的結論是,不再需要簽署下一份正式的黃金銷售協議。自1999年以來,全球黃金市場在成熟度、流動性和投資者基礎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同期黃金價格上漲了5倍左右。簽署國近十年來都沒有賣出大量黃金,各簽署國也確認,黃金仍是全球貨幣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目前沒有任何國家計劃出售大量黃金。
這一個消息,對於購金熱情爆棚的各國央行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天大的利好。為什麼這麼說?或許我們先要好好了解CBGA協議的重要性、歷史地位以及協議失效後可能產生的影響。
第一份CBGA協議是在1999年簽署的,目的是協調各國央行的黃金銷售計劃。歐洲央行表示,按照該協議,簽署國願意將各自的黃金買賣計劃進行公開化、透明化操作,有助於平衡國際黃金市場的供需狀況。第一次簽署後,CBGA協議發揮了顯著效果,所以在2004年、2009年和2014年又分別續簽了三次協議,但協議條款已逐漸放鬆。
現行的第四份協議由歐洲央行、比利時央行、德國央行、瑞典央行等21個央行共同簽署,將於今年9月26日到期。根據相關消息人士的說法,不再續簽協議的理由很簡單:時代潮流已經改變了。
各國央行曾在1990-2000年期間瘋狂銷售黃金(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英國出售401噸黃金的瘋狂計劃),這被廣泛認為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投資決策”之一。但現在,央行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購買黃金。2018年,全球央行的黃金需求達到自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關閉黃金窗口以來的最高水平。
由於各國央行的賣出情緒已被買入情緒取代,最初旨在協調主要國家賣金意圖避免市場供需平衡被打破的協議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正如下圖所示,以俄羅斯為例,2019年該國央行繼續大規模購入黃金,並拋售大量美國國債。這種現象當然不是俄羅斯特有,全球眾多央行都有相似的操作,這很好地反映了各國央行從售金到購金的歷史轉變。
不過,美國經濟學家皮姆· 福克斯(Pimm Fox)提出了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各大央行最近兩年沒有大規模賣出黃金,並不意味著它們將來也會一樣,也不意味著所有央行都一樣。
福克斯指出,CBGA的簽署國中,意大利和法國都面臨著財政狀況持續惡化的問題,而這兩個國家的央行都持有2400多噸黃金。而且鑑於現在幾乎整個歐元區的債券都已跌入負收益率區間,除非爆發極端危機或者歐洲央行一夜之間失去所有信譽,否則意大利或法國就很難在當前環境下出售債券籌集資金。
如果意大利和法國,以及其他與它們情況相似的國家遲遲無法改善其經濟狀況,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將持續上升,誰又能擔保它們不會再對黃金儲備下手呢?
正如經合組織(OECD)最近的報告所言,意大利今年的赤字將升至GDP的2.5%,而經濟將收縮0.2%。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意大利的公共債務今年將達到GDP的133.8%,並將在2020年攀升至134.8%。在法國,政府將2019年的GDP增長預期從1.6%下調至1.4%,估計預算赤字將超過GDP的3%,而該國的公共債務佔GDP的比例超過98%。福克斯表示,在失去CBGA制約,且上述兩國政府認為時機成熟時,大規模的售金行動或將重現江湖。
福克斯認為,雖然俄羅斯等國將非常樂意買下法國和意大利出售的所有黃金,但各國央行之間大規模的黃金買賣活動勢必會擾亂國際黃金市場的秩序,導致國際黃金價格出現反常走勢。這對於本就容易發生震蕩的黃金市場而言,可不是一個好消息。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久久銀樓無關。久久銀樓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且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全部風險與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