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 月 2016 新貨幣環境下我國黃金儲備的戰略選擇
來源:中國黃金網  作者:建設銀行紐約分行 肖磊
  圖1:美國聯儲銀行資產負債規模情況

圖2:歐洲央行資產總額情況

圖2:歐洲央行資產總額情況

圖3:日本央行資產總額情況

圖3:日本央行資產總額情況

新貨幣環境下我國黃金儲備的戰略選擇

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已塵埃落定,這代表人民幣向全球儲備貨幣地位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亦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裏程碑。與此相應的一項舉措是,自2015年7月以來,中國采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公布特殊標準(SDDS),開始每月公布黃金儲備總值等經濟數據,建立黃金儲備常態化發布機制,以擴大政策透明度,提升中國影響力。從黃金儲備角度而言,作為超主權的“貨幣”形態,黃金儲備可為本國貨幣價值提供隱形擔保,提升本國貨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的認可度,是貨幣儲備多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前貨幣環境與黃金儲備現狀

2008年金融危機及隨之而來的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都一再表明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缺陷,盡管美國和歐元區貨幣前景各異,但為了應對經濟危機的不利影響,其貨幣及財政部門均積極采取措施,力度空前。與此同時,過多刺激經濟的措施亦促使主要央行資產負債表快速膨脹,構成未來世界貨幣體系不穩的一大隱患。

自2008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期間,美國率先推出量化寬松(QE)政策,6年內一共推行三輪QE,為市場註入巨大流動性。不可否認,QE在維持低利率、刺激消費、拉動GDP、提升資產價格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同時導致聯儲銀行資產負債規模快速膨脹,自2008年11月2萬億美元攀升至2014年底4.5萬億美元水平,資產負債規模翻了1倍多,成為3輪QE留下來最直接的“成果”。相對而言,6年間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總量增長幅度為18%,貨幣政策的“大躍進”為未來通貨膨脹埋下隱患,持有大量長期債券也為未來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瘦身”造成困難。同時,美國QE政策對全球貨幣體系產生重大影響,英國、日本及歐洲央行為了刺激經濟及防範美國QE溢出效益衝擊,避免本國貨幣大幅升值,亦陸續追隨美聯儲步伐,相繼推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2008年8月至2015年9月,美聯儲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了392%,日本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了233%,尤其自2013年中安倍上臺後迅速膨脹;英國央行資產負債表擴張了321%;歐洲央行QE自2014年開啟,資產負債表較危機前亦擴張81%。同期我國央行總資產規模亦增長了64%,接近33萬億人民幣水平。

從2009年到2014年,中國外匯儲備增長近2萬億美元,與以往貿易順差導致外匯儲備上升不同,由於中國境內的利率長期高於國際市場利率,且人民幣幣值長期相對穩定,導致了人民幣成為全球套利交易的理想標的,在全球套息交易時代,來自全球資本流動的影響甚至超過了真實貿易需求。2014年之後,美國宣布退出量化寬松(QE)並於2015年12月啟動加息步伐,全球步入去杠桿化新階段,意味著全球套息規模逐步縮小,外匯儲備總量下降,資本逐漸回流美國,新興市場國際貨幣貶值和物價通縮,當前中國亦面臨同樣的調整窗口。

人民幣正在向國際儲備貨幣的方向努力,為應對匯率波動加劇及國際短期資本流動加劇的衝擊,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國一方面需要靈活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平衡資本流動和經濟增長的關系;另一方面更需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提升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進一步鞏固和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

在當前的貨幣環境下,黃金儲備作為官方儲備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日益得到各國重視。一是黃金屬於非信用硬通貨,變現能力強,具有獨立償付功能;二是黃金具有抗通脹性,也可平抑非常規寬松貨幣政策對貨幣價值的衝擊;三是適量的黃金儲備可為本國貨幣價值提供隱形擔保,提升本國貨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的認可度;四是黃金是實現多元化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有效降低外匯儲備集中度風險。可以說,增持黃金儲備是我國在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及市場化進程中的戰略選擇。

圖4. 2015年世界黃金儲備情況

新貨幣環境下我國黃金儲備的戰略選擇

黃金儲備規模測算表

增持黃金儲備的戰略選擇

(一)順應全球增持黃金儲備潮流

2009年以來,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累計增加3374噸,黃金作為儲備資產地位得到普遍認同。截至2015年11月全球官方黃金儲備達3.27萬噸,連續7年呈現增長態勢。自2015年7月以來,我國央行按月公布我國黃金儲備情況,截至2015年11月,中國黃金儲備5605萬盎司(1743噸),較2009年4月公布的3389萬盎司(1054噸)增長65%。根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目前,美國以8133.5噸的黃金儲備居全球首位,中國官方黃金儲備已超俄羅斯,全球排名躍居第五(不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然而,截至去年11月末,我國黃金儲備在官方儲備資產的占比僅為1.69%,大幅落後於美、歐等國黃金儲備占比水平。

(二)增強國家信用,提高債務清償能力

持有黃金儲備,可為本國貨幣價值提供隱形擔保,提升本國貨幣作為國際支付手段的認可度。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末,130個持有國際儲備的國家地區中,美元、歐元作為儲備貨幣資產占世界國際儲備總資產的份額分別為54.78%和18.09%,其中美元是127個國家地區使用的儲備貨幣,歐元亦被109個國家地區列入儲備貨幣,相應的美、德、意、法所持有的黃金儲備也居全球前四位置。除了美元、歐元之外,排名第三的國際儲備資產就是貨幣化黃金儲備了,占比為9.28%,可見黃金在國際儲備資產中的重要地位。相比較而言,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領域的表現日益突出,但在全球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地位仍無法與其貿易大國身份相匹配。2014年末人民幣占全球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的份額僅為0.95%,僅38個國家和地區將人民幣列為儲備貨幣。增持黃金儲備,亦是為人民幣保駕護航、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的重要手段。

從一國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管理角度來看,黃金儲備變現能力強,相當於全球範圍可流通的短期資產,對應的負債端是短期外債,黃金儲備占短期外債比率越高,說明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一般來說,黃金儲備余額占短期外債比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市場對國家的信用評級,新興國家較高,發達國家較低。截至2015年6月,中國1噸黃金儲備對應短期外債余額為6.58億美元,同期印度、韓國、日本、美國的1噸黃金儲備對應短期外債余額分別為1.5億、78.3億、26.6億及19.6億美元,雖然中國黃金儲備對應的短期外債余額高於同為新興國家的印度,但遠低於發達國家美、日、韓等。通過增持黃金儲備,可增強國家信用,提高中國的國際債務清償能力。

我國黃金儲備的發展建議

(一)構建黃金儲備管理體系

雖然關於最優黃金儲備規模未有定論,但從黃金儲備作用和職能而言,我們建議將黃金儲備規模與國際儲備、外債、及貨幣發行等因素建立關聯性,構建黃金儲備管理體系:一是以黃金儲備市值占國際儲備(包括黃金儲備與外匯儲備)的比值作為黃金儲備管理指標,可直觀了解到儲備結構是否合理;二是以黃金儲備市值占短期外債的比值作為黃金儲備的流動性管理目標,可反映黃金的短期償債能力;三是以黃金儲備市值占M2(交易貨幣、定期存款與儲蓄存款)的比值作為黃金儲備管理指標,可作為貨幣價值的保障,可比性相對較高。基於以上指標現值及預期值,初步測算我國黃金儲備合理規模約3000噸,各指標的權重可根據經濟狀況進行調整,對應的黃金儲備最優規模有所不同。

(二)繼續推進藏金於民政策

2001年4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取消黃金的計劃管理體制,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黃金交易所開業,標誌著中國黃金市場走向全面開放。監管部門實施藏金於民政策,有力推動了中國黃金市場的快速發展,預計自開放黃金市場以來,民間黃金增量大概6000噸~7000噸,有效補充了國家黃金儲備不足。官方增持黃金與民間購金相結合,可促進我國黃金市場發展,有利維護國家金融安全。

目前,我國民間黃金投資空間依然廣闊,假設目前的黃金儲備加上民間黃金存量6500噸,若按照2014年人口數估算,我國人均黃金持有量為6克,而美國僅官方黃金儲備的人均持有量就已達25.5克。我國促進藏金於民仍大有可為。

(三)盤活運營黃金儲備,發揮商業銀行積極作用

從國際上看,許多國家黃金儲備管理的目標是向市場出借部分黃金以取得經濟收益。如英國財政部對英格蘭商業銀行出借黃金立下指標,促使商業銀行積極管理出借黃金的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 制訂租賃期限結構,提高黃金周轉率,以便增加回報。從國際慣例看,黃金租賃業務都是通過中央銀行來開展,即中央銀行將部分儲備黃金借給商業銀行, 再由商業銀行轉借給有需求的加工企業或金礦企業。對於央行而言,租出黃金可降低儲備成本,增加生息收益;對於黃金需求產業而言,由於國際上的黃金租賃利率一般較貨幣貸款利率低,借黃金比借貨幣的成本更低,且能夠更方便地鎖定成本,滿足產業實需;對於商業銀行而言,商業銀行具備強大的資金、渠道、產品和風險管理實力,有能力也有責任繼續優化對中國黃金產業的金融服務,架起供需雙方的橋梁,形成互利共贏局面。

申明: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做投資建議。
You can follow any responses to this entry through the RSS 2.0 feed. Both comments and pings are currently closed.

Comments are closed.